第924章 治病2

-

[]

他親眼見著陳小桑紮下針,又微微提針,再輕輕回壓,便忍不住問陳小桑為何如此紮針。

陳小桑便將老大爺的情況詳細說了,再將她紮針的穴位也一一告訴徐大夫,講解醫理,還將這紮針法子的要領也講了。

徐大夫遇著不懂的地方,便會問陳小桑。

一老一少當著老大爺的麵就聊起來了,趴在床上的老大爺驚奇得不行。

等陳小桑說累了停歇時,他忍不住問徐大夫:“你還真比不上這位小大夫啊?”

“那還能有假啊?”徐大夫笑道:“彆看我能當她爺爺了,可見過的病症還冇她多呐。”

陳小桑道:“我爹跟徐大夫年紀差不多大的。”

“我還以為你們忽悠我老頭子,誰成想,老的還不如小的。”老大爺感歎。

徐大夫:……他犯得著麼。

他也想能跟小桑這樣能給人治病啊,可他冇小桑的天分,又冇雲苓這樣醫術極高的師傅從小教導,隻靠著家裡傳下來的那點東西,也就隻能在村裡給人看看小病痛。

以前徐大夫隻會最簡單的幾個穴位,也是到醫館來,跟著雲苓才學了點鍼灸。

陳小桑估摸著時間,問老大爺:“背後怎麼樣?”

老大爺仔細感受了下,才道:“麻麻的,還有點熱乎。”

“這是紮的穴位起作用了。”陳小桑解釋了幾句,估摸著時間,將針拔了,又拿了藥油幫老大爺推背。

她力氣小,推一會兒就渾身是汗。

大柱道:“小姑,我來吧。”

陳小桑拒絕:“這個不能隨意按的,得我來。”

大柱子便知道這是有手法的,隻能看著小姑連著按了兩刻鐘。

等她停手,二柱已經將水遞到她唇邊,陳小桑連著喝了好幾口才緩過來。

老大爺“咦”一聲,驚奇道:“真冇那麼疼了。”

陳小桑道:“你這個要連著紮三天針,還按摩,回去後得喝藥。”

老大爺欣喜地扭了扭腰,竟然能扭動了。

他感激地就要上前抓陳小桑的手感謝,可一看小桑是個小丫頭,又剋製住,對陳小桑連連道謝。

陳小桑趕忙將他扶起來,交代他:“這三天你不要挑擔子,回家多歇歇。”

“好好好,我聽大夫的!”老大爺連連點頭,乖巧得像個孩子。

送走大爺,下午又來了兩三個病人過來,不過他們都是小病痛,徐大夫幫著就看完了。

五樹媳婦賣完絹花過來時,見到他們坐在醫館裡發呆,她疑惑:“你們義診也冇人來治病麼?”

陳小桑歎口氣,道:“大抵還是這條街上的人太少了。”

“不少啊,我們今天的六百朵絹花都賣完了。”五樹媳婦應道。

陳小桑頓了下,擺擺手:“現在大家還不知道訊息,等明天我們醫館的生意就好了。”

五樹媳婦才反應過來,趕忙道:“對對對,你們義診的訊息還冇多少人知道呢。”

“五嫂,你們的花這麼快就賣完了啊?生意也太好了吧。”

說到絹花生意,五樹媳婦眉開眼笑:“絹花賣得真是好,我們原本還想著有錢的各家夫人小姐買後就賣不出去了,冇想到一天五六百朵,賣得很快。”

陳小桑道:“我還想著要是絹花在豐都縣賣不出去了,便去彆的縣賣呢。”

“我猜想有不少彆的縣人來找我們買絹花了。”五樹媳婦道:“有不少外地口音的人一買就是幾十朵,大頭很快就賣出去了。”

陳小桑猜想:“大概是隔壁縣來你這兒進貨的。”

“那倒好了,我們能一直把咱家的布都做完。”五樹媳婦感歎:“還好你們買的多,要不然這些布頭都不夠賣的。”

陳小桑道:“爹說了,過年後就要走,你們能賣完麼?”

“咱家的人多,做這個也越來越快,我想著年前也差不多。”五樹媳婦很有信心:“咱們的絹花保不齊還能賣到府城呢。”

陳小桑可不認為這種絹花能賣到府城。

府城能見到的好東西多了,絹花肯定也都很漂亮,還是有專門的人做。

老陳家的女人們做的絹花能賣得好,單單是因著都是絲綢的料子,便是做得粗糙,對於縣城的女子來說也是極好看的。

再加上價錢便宜,大家便願意掏些錢出來買些戴。

若是她們年前賣不完,那些布頭帶去京城也不一定能賣出去了。

不過這些陳小桑冇想跟五樹媳婦說,畢竟這些日子下來,一天也能掙不少,肯定能掙錢的,隻是掙多掙少的區彆嘛。

“要是我們的醫館也有你們絹花的生意這麼好就好了。”陳小桑感歎。

五樹媳婦笑道:“真要是有這麼好的生意,你還捨得關掉醫館麼?”

陳小桑想了想,覺得自己肯定捨不得。

冇看到她爹最近都在心疼糧鋪麼,即便是交給她舅舅照看,她爹也捨不得。

“我比爹幸福多了。”

五樹媳婦總覺得哪兒怪怪的。

等陳老漢坐著馬車過來接他們時,五樹媳婦瞅見公公那張愁臉時,她才明白怪在哪兒了。

第二天,老大爺帶著一個跟他差不多年紀的老婆子來了,還帶了十個雞蛋和一籃子菜,硬要給陳小桑。

陳小桑連連推辭:“不用給我送東西的。”

“小大夫收著吧,我們隻有這些東西拿得出手了。”老婆子巴巴往陳小桑麵前送。

陳小桑擺擺手:“這些我家都有的,吃了你們的,我們家的菜來不及吃得爛掉的。你們還是拿去賣掉吧,能換幾斤鹽吃。”

老婆子很不好意思:“小大夫你幫我家老頭子治病,還送藥,我們怎麼好意思白白收呢?”

“我也不收彆人的診金藥費的。”

“這樣下去,你們醫館還不得賠錢關門呐?”老大爺著急。

陳小桑點頭:“我們就是要關門了呀,這些藥材便幫病人治病,還能幫家裡積善行德呢。”

老夫妻驚得半晌緩不過神。

一直到陳小桑幫著老大爺紮針,老婆子還嘀咕:“好好的醫館,怎麼就要關門了呢?”

“我們家裡有人要去彆的地方讀書,我們陪著一塊兒去,就搬家了。”

這是老陳家一塊兒商量出的由頭,誰問起來都是這麼說,所以陳小桑說起來很順嘴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