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7章 拉起

-

[]

以前隻有他一個徒弟,雲苓不覺得。

自從收了小桑這個徒弟,天冬就被比下去了。

比如現在,天冬連藥材都認不全,藥材放到藥櫃的活兒,還得小桑來做。

就比如同樣一起學鍼灸,小桑已經把穴位圖都記下來了,天冬還隻記得十來個穴位。

“一點都不慢,是師父你教的太少了。”

雲苓被噎住了。

陳小桑拉著雲苓的胳膊就往外拽:“外麵病人都在等你,師父不能再睡了!”

雲苓被她拉得冇辦法,隻能道:“你讓我緩緩啊。”

“不行!師父要趕緊出去,給大家治病,這樣我們醫館以後就能掙錢了!”

陳小桑很堅持。

雲苓隻得理理衣服,又理了頭髮,再簡單洗了個臉,纔跟著陳小桑出門。

廚房的李氏探頭看過來:“小桑,外頭怎麼了?”

“好多病人跟著縣老爺來了,要在咱家醫館看病呢。”

李氏一聽,顧不上管手邊的糯米,就去解圍裙:“那是多虧縣老爺了,咱今日午飯吃晚點,我再去買點菜。”

陳小桑就問她:“娘說好做糍粑的呢?”

“那個當零嘴吃,縣老爺幫了這麼大忙,咱得做頓正餐招待他。”

雖說縣老爺跟小桑是親人,可人幫忙了,就不能虧待。

陳小桑應道:“娘要多準備一些吃的,縣老爺帶了十幾個人來呢。”

李氏身子一晃,手一下捂住了口袋。

十幾個人,光是魚肉就得買不少,她今兒帶的錢不夠......

自從陳小桑來縣城開醫館,李氏就天天架著牛車送她過來,再去買菜,就著醫館後院的小廚房做飯給他們吃。

新鮮蔬菜和主糧都是從家裡帶來的,所以李氏身上隻帶了給陳小桑買零嘴的錢。

陳小桑見她娘神情不對,就對雲苓擺擺手:“師父你先去吧,我要跟我娘說悄悄話。”

雲苓戳了下她的腦門:“你可真會使喚人。”

她冇用力,陳小桑也就不痛。

“師父,你得多掙錢才能買藥材做霜呀。”

雲苓急匆匆去前頭了。

陳小桑過來抓著李氏的手,輕聲問她:“娘怎麼啦?”

李氏很不好意思:“小桑,你身上有冇有錢呐?先借給娘,回家娘再還給你。”

陳小桑鬆了口氣,從身上摸了一小塊碎銀子給李氏咧了嘴樂道:“娘,我還有好多錢,你不夠花了跟我說就好啦。”

李氏欣慰地摸摸她的小腦袋:“娘怎麼能要你的錢呢?你身上的錢都好好攢著,以後醫館掙的錢也攢著,給你帶婆家去。”

家裡日子已經很好過了,有田有宅,就不能再爭小桑的錢了。

往後嫁到沈家,花錢的地方多著呢。

沈家的茅草屋得換成青磚大瓦房,要花錢,沈大郎讀書考科舉,要花的錢就更多了。

這都是負擔。

李氏就想小桑自己多攢些錢,等成親時帶過去,日子也能好過。

陳小桑不在意道:“錢掙了就是要花的嘛,花完了我再掙就好啦。”

怕她娘不捨得,陳小桑就道:“今兒好多病人來看病,等師父治好彆人的病了,以後我們就能掙好多好多錢,我能一直孝敬娘。”

李氏覺得不能任由閨女有這種念頭。

她忍不住教育陳小桑:“掙再多錢,也得積攢起來。一個家要興起,都得攢錢。咱家要不是你爹摳,咱家這日子就過不順。”

當年家裡窮得叮噹響,又有兩個藥罐子。

要不是老頭子會打算,孩子們都長不大。

李氏回想起以前的日子,有些恍惚。

陳小桑點頭:“我聽孃的話,好好攢錢,買好多好多鋪子!”

李氏想笑。

鋪子貴得很,哪裡是說買就能買的,更彆說買很多了。

不過說這話的是小桑,她倒是有些信。

畢竟閨女是有福氣的人。

等她出來看到排滿隊的病人時,更是信陳小桑。

陳小桑跟著到前頭的醫館時,雲苓已經坐在位子上給人看病了。

她就去幫手忙腳亂的天冬抓藥。

紅棗也是一味藥材,陳小桑爬上梯子,把紅棗全拿出來,放在托盤裡,就放在手邊。

有病人來了,就問他們能不能讓自己把脈。

就讓彆人摸一下,又不虧什麼,大

家當然願意。

陳小桑就會仔細把脈,看看病人的臉色和眼睛舌頭。

自己有判斷了,再去看雲苓寫的病症,和開的藥,再記下區彆,抓一把紅棗給病人。

她的手小,滿滿一把紅棗也才十來顆。

天冬手大很多,抓一把有快二十顆。

幾回後,他學聰明瞭,抓少一點,跟陳小桑的差不多。

同樣的棗子在陳小桑手裡就是滿滿一把,在他手裡是一小把,看著就少。

不少人嫌他小氣,還是找陳小桑看病的人多。

天冬委屈:“我們明明是一樣的。”

陳小立馬幫他跟病人們說:“給一個人看,就得到一把紅棗,給兩個人看,就得到兩把紅棗。”

能得兩把紅棗就更掙了,大家當然願意,一個個在這個人這兒看完,就去另外一個人那兒去看。

慢慢的,櫃檯前也排起隊來。

不少人見到裡頭人這麼多,還往裡頭看。

瞅著醫館的井然有序,師爺感歎:“人氣就這麼起來了,還能很快就理順,能耐啊!”

陳子都很驕傲地瞅向櫃檯上忙活的陳小桑。

也不看看她是誰家的丫頭。

旁邊有人小聲提醒陳子都:“大人,衙門還有不少事等您回去定奪,要不咱先回”

陳子都不捨。

一向懂他心理的師爺就道:“主家去備飯菜了,大家便在這兒吃了午飯再走吧?衙門的活兒是有數的,下午大家忙活忙活,也能辦完。”

陳子都滿意地點了頭:“他們買了我們的飯菜,我們不吃就走,太浪費了。”

師爺連連點頭:“如今糧食還是緊張,不能白費了。”

雖說糧價降了些,可收的糧食還不夠,糧價還是貴的。

縣老爺和師爺都開口了,其它人當然不會不同意。

能混頓飯吃總歸是好的。

等他們看到桌子上的一條魚和一大盤子肉後,一個個更是對醫館很滿意。

不少人回家當晚就把醫館的事跟自家人說了。

“神醫能在我們縣城開醫館?你是不是弄錯了?”

-